张湧:浦东综改最大亮点在金融、在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 | 洞见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湧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浦东综改最大的亮点在金融领域,特别是时隔8年再次提出“推进金融双向开放,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早在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浦东综改的意义堪比深圳综改。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湧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此次浦东综改最大的亮点在金融领域,特别是时隔8年再次提出“推进金融双向开放,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
1
关于探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国家政策一直在稳步推进:
◎ 2015年10月,党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对“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作了重要部署,明确“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 2019年7月27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提出,按照国家统筹规划、服务实体、风险可控、分步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 202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浦东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
张湧说,这次浦东综改方案是对引领区意见的具体化。在2020年10月公布的中央关于“十四五”建议和2021年3月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均未提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他认为,如今浦东综改实施方案中重提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给市场留下巨大想像空间。其实,近期以来,党中央对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强大的货币、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等将共同构成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和国际经贸形势出现百年大变局,金融安全之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38.9万亿元,其中资本项目、经常项目各占74%和26%,证券投资、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在资本项目中又各占75%、19.4%和5.6%。
张湧说,这组数字充分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虽然从最容易被接受的货物贸易起步,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国资本“走出去”发展、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融资改革等稳步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领域的运用在规模和场景上已经远远超越经常项目领域,而这正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基础。
2
从上海和中国香港看,自贸试验区设立十年来,上海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全国43.6%,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1.5万亿元、其中香港8357亿元。这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背景。
张湧认为,结合落实浦东引领区意见和浦东综改方案涉及到的金融改革举措,未来市场有望在以下方面实现更多突破,形成更多机会:
◎ 一是推出更多像原油期货这样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期现货品种,争取主要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在全年2万亿左右的基础上有大的跃升;
◎ 二是探索优化资本项目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缩减企业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要求;
◎ 三是探索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适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
◎ 四是探索在贸易结算、电商支付、碳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领域,尤其是在跨境场景中重点推进数字人民币使用;
◎ 五是探索支持以人民币标价的保险、证券、理财等跨境资产管理业务实现突破性发展,创新境内外的资金来源、投资方式、资金运营、投资渠道,为资产支持证券、融资租赁资产、贸易融资资产等跨境转让提供便利条件;
◎ 六是探索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扩大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范围,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加快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内容来源|上海证券报
图片来源|Pexels、Unsplash
精彩推荐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城市重要使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龚正调研上海高级金融学院